Glory
Executive sarch | Interpretation & Translation | Blog
Search for jobs

Special Services
  Executive search
  Interpretation & Translation
Contact:0086-10-62192117
  Information
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 ---认识自己&情绪管理

Date:[2018-5-16 11:10:39]    Views:[3944]   From:[]

摘自------张德芬《遇见未知的自己
 

我们每天庸庸碌碌的生活,总会觉得时间过得好快,一转眼几年过去,我们的生活要么一成不变,要么变成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。你,对你的生活满意吗?今天,借由这本书,我想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生活的视角,看看我们能不能从另外一个窗口来看我们的人生,也许,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!

这本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的内容,就是根据各种教导和经验,告诉大家,想要认识真正的自己,就必须从认识自己的身体、想法和情绪开始。

 

在这本书中,我就用了说故事的方式,借用一位老人的口,告诉女主人公若菱,如何从身体、思想、情绪、身份认同这四个模块入手,去找回真正的自己。因为我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,因此,我们也不可能因为看了一本书就破除了一个行之有年的模式。每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,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,把它自动化。

根据我个人的经验,书中的破解之道有四个方面,包括:

1)与你的身体联结

2)向你的情绪臣服

3)检视、观察你的思想

4)觉察你的身份认同

 

我们先来说说找回真正自己的第一个模块:身体层面该怎么做呢?

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%的了解和控制,身体的95%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在操控的。所以,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%的‘版图’扩大,找回更多的自己。

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呢?你需要跟你的身体对话,倾听你身体的信息。

基本上,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、活在当下的运动,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,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。所以无论是跑步、慢走、健走、游泳、太极拳、气功、瑜伽,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,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。

而其中,与身体对话、联结的最佳方式就是静坐冥想。

我在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一种很简单的瑜伽呼吸法。

在瑜伽里有一种关于呼吸的说法,那就是人的一生当中,呼吸的次数是固定有限的。所以呼吸越慢越长的人,活得越久。那我们怎样才可以放松自己的呼吸、放慢自己的呼吸呢?

其实有很多方法,而对上班族来说,最有用的就是腹式呼吸了——吸气的时候腹部突起,呼气的时候腹部回缩。

为什么腹式呼吸可以放慢我们呼吸的速度,也比较深层呢?因为在呼吸的时候,我们腹部突出,这时横膈膜就可以下降,按摩到了你腹腔内的所有器官,而且还留出了许多空间给肺部去扩展,所以空气可以大量地进入肺叶当中。而呼气的时候,腹部紧缩,横膈膜被挤压向上,按摩到心脏,并且压缩肺部,把肺里的脏空气全部挤出身体。

当你把简单的腹式呼吸学会了以后,就可以在坐车时、开会中,公交地铁上,甚至与人交谈的时候偷偷地练习,你会觉得你的胸腔愈来愈开阔,甚至感冒等呼吸道的疾病都会减少呢!

刚开始的时候,你可以躺在床上练习,这样会比较容易进入情况,平常练习的时候很简单,只要不着痕迹地把注意力带到你的呼吸上,关注一下腹部的起伏,自然带动了腹式呼吸之后,就不需要太多的心力去照顾它了。

除了呼吸、冥想,大家还可以尝试利用健走、注意自己的身体等方式,与身体建立连结。同时还要注重饮食规律与方法,“怎么吃”比“吃什么”是重要的,比方说:

1.食物的比例:所谓的黄金比例是40%的谷类,40%的水果、蔬菜,20%含有蛋白质的食物。

2.吃饭的时间:早餐一定要吃得多,晚饭一定要吃得早、吃得少。两餐的间隔时间,不可以超过4小时,才不会耗你的老本(能量)。所以在两顿正餐之间,应该要吃一些点心,补充一下能量。

3.食物的份量:轻食和少量多餐。每餐食物的份量不要超过你一只手掌能抓满的份量的五倍,七八分饱就应适可而止。

4.烹饪方法:生食蔬菜有很多好处,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季节都适合;生食肉类(包括鱼肉)在现代的社会中问题太多,少吃为妙。少油的烹饪法——水煮、蒸是最营养、最好的。

5.吃的方法: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,帮助消化。此外,食物、饮料不要太烫或太冷。我们的身体必须消耗极大的能量,才能将喝下的冰饮料温暖至正常体温(36.5℃),如此一来,整体的免疫力自然下降。所以如果常喝冰饮料,建议将饮料解冻半小时或改喝常温白开水。

 

下面我们来说找回真正自己的第二个模块,就是我们的情绪。

很多人都觉得情绪是个困扰点,也有些人觉得情绪不是问题。我们的情绪其实就是像一个没长大的小孩一样,需要我们去安抚、照顾,而不是去打压、转移、拒绝、否定或是合理化的。其中,我觉得可以和大家在这里分享的一点是,我们不知道,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对某种负面情绪上瘾的,就像药物上瘾或是烟酒上瘾的人一样,我们的大脑对于某种情绪会有特别的反应,因而分泌一种化学物质,这是让人会上瘾的。所以,如果你习惯生气了,一段时间不发脾气的话,身体会觉得不舒服,需要去没事找事的来生气,好让自己享受那个生气的瘾头。

我记得十几年前,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观念的时候,还真的吓了一跳。后来一路走过来,发现自己情绪上的瘾头还真不少。除了爱生气,还喜欢自己哀怨、悲伤,更喜欢觉得自己孤单、别人都不喜欢我,我不够好,没有价值,会被抛弃被遗忘等等,哎呀,我们真的是有不胜枚举的各种情绪瘾头。

而当我不知道它的存在的时候,真的是被它们耍的团团转。不过知道了这个理论之后,还是走了很长的一段辛苦路。为什么呢?因为很多情绪都是我们从小就有的,作为一个小孩子,去感受羞愧或是被抛弃或是自己不够好的感觉,真的是像要命一样的难受,所以我们就会发展各种策略去避免感受它们。这些策略在我们年幼的时候,可能真的帮到了我们,让我们能够比较顺利的长大。但是当我们真的长大了以后,却还不自觉的采取这些策略来逃避面对负面情绪,那这就会出问题了。

比方说,因为不想面对被抛弃的痛苦,我们可能发展出了讨好谄媚父母的功夫,不断的用各种乖巧、听话、学习好来获得他们的认可。可是到了成年之后,我可能还是沿用以往的模式,去讨好我生命中所有的重要关系户,像同学啦、爱人、孩子、朋友、同事、上司等等,当然,还有年迈的父母,这样我的人生就会非常的累,不但没有为自己划清边界,反而变得没有原则,无界限的对自己爱的人好,不但宠坏了对方,也迷失了自己,增加了自己的负担。

而这个愿意去面对被抛弃或是不被喜爱的痛苦的功课,是非常难做的。因为童年时期如果被抛弃或不被喜爱,对我们来说的确是有死亡的威胁的,当时的我们非常年幼,需要父母,不能被抛弃。所以面对被抛弃的时候,我们的反应非常之大,就像要死掉了一样。现在虽然长大了,没有所谓的被抛弃,因为成年人怎么可能会被抛弃呢?成年人是不会被任何人抛弃的,除非你自己抛弃自己。你已经长大独立成熟了,但是内在那个害怕被抛弃的小孩,还是非常害怕去面对这种痛苦,不惜一切代价也不让自己去面对。

其实受苦有两种,一种是无知的、无明的受苦,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,同时在抱怨、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。    

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,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、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,你不逃避、不抱怨,不抗拒,你全然地去经历它。让这个压抑、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,用不批判、不抗拒的态度,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。你可以大喊大叫,你可以捶打枕头,不要伤害自己,也不要伤害别人,就是让能量能够释放出来。这样的受苦,是你走出人生模式、茁壮成长的契机。

因为事实是最大的,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。如果你不接受它,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,而希望能把它撞开。这是无济于事,徒劳无功的呀!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,就是抗拒事实。

这些致命的情绪,真的需要我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承认、面对、接纳。就像有些人因为配偶外遇而长年走不出来,表面上是因为爱对方,受到伤害无法平复。可是任何情绪健康正常的人都知道,再大的情伤都是可以被疗愈的,之所以走不出来是因为你内在的那个小孩拒绝长大去承担痛苦、面对痛苦、接纳痛苦。而这个痛苦,你越是不去承认它,它越不走,留恋徘徊,挥之不去。

所以破解情绪障碍之道,最重要的就是臣服。

对情绪臣服的第一步,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,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、无济于事的。生活现在给了你一个体验和成长的契机,你能够通过这个考验吗?

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。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,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,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。

臣服的好处就是,当你接纳了当下,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,事情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,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。而且,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,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,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,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。

所以,在书中,老人介绍了几种处理情绪的方法给若菱,他说:

你可以写下一段话,在必要的时候念给自己听,比方说——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,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,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。

如果你常常有不被爱的感受的话,你就写——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,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,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。”

或者当那种熟悉又痛苦的情绪出来的时候,你可以试着问自己“我可不可以欢迎它?”即使答案是“不行!”也没关系。接下来你还可以问自己“那我可不可以允许它存在?’然后你会看见,你允许不允许,它都存在了。可是当你回答‘我可以允许它存在’的时候,你的内在就有一股力量升起,你就不会那么害怕、排斥让你痛苦的情绪了。

 

现在,我们要说到找回真正自己的第三个模块:检视你的思想

在书中,老人问若菱:你有没有听过自己脑袋里的声音?你知不知道,你的脑袋里面有一个声音,24小时不断地在对你广播?你有没有去检查这个声音说的,到底对不对,还是就是全盘接纳和相信?其实,我们每个人因为自己个性和儿时的各种经验的不同,所以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。有些人悲观负面,有些人积极正面。悲观负面的人,会不自觉的把他的生命都活成他心目中的样子,挺悲催的。如果他们能够觉察到,咦,这件事情好像有别的观点可以来看它,为什么我总是选一个让自己最不舒服,别人也无法舒服的方式来处理它呢?

这个时候,你就可能有了你人生的第一次觉悟。原来,你的想法,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,你脑袋声音的播放频道,是可以从悲观变成乐观,就像我们看电视,可以从八卦悲剧台转到喜剧正向台一样。

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还有自己的亲人、朋友……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。它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。

接受了这么多的‘应该’和理想,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、价值观、态度、标准,来约束自己,也来衡量、批判他人。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,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。

老人教了若菱好几种方法,像拜伦·凯蒂的转念方法,随时关照自己的思想,并且检验它们的真实性,另外老人还说,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,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。

书中提到一个ABC公式:

A代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件,比方说:你婆婆看到你的时候脸色不太好,这是A,而你遇到这个情况以后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,也就是你对这件事儿的感觉和行为,这是C,中间还隔了一个B,我们先不说它是什么。

继续看之前的例子,你婆婆看到你的时候脸色不太好,这可能导致好几个结果,第一,也许你马上就很难过,不禁联想起过往的种种不愉快,可能一瞬间就不开心了。而第二种结果呢?你没有受到她的影响,只是保持很中立的态度和她互动。或许还有第三种结果,你会因为婆婆脸色不好而更加关心她,对她格外好一些。

导致所有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?真的是别人脸色不好导致你不开心吗?不是的,因为在事件A与结果C中间,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B,也就是你对一件事的信念、想法和判断等等,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的原因并不是哈姆雷特本人,而是一千个人对哈姆雷特不同的看法。所以,导致你跟婆婆不同互动方式的,也并不是婆婆脸色的好与坏,而是你对这个情况的不同想法。

你认为婆婆脸色不好,是因为讨厌你,你就会难过,你认为她只是心情不好,就会保持中立,而你认为她可能身体不舒服,就会对她更好。A,也就是当下的发生,永远是中立的,因为同样的A,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。

亲爱的,外面没有别人,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。

这些道理都懂了,并不代表你就都能做到第一步,就是你要下定决心,不再被你的思想干扰,然后你要花很多时间去培养觉察和定静的功夫。

至于怎么样可以去观察自己脑袋的想法,我个人觉得就是静坐冥想最有效。什么事都不做,就是坐在那里静静的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,看它们都在说些什么,了解自己的内在对话,是认识自己的一条捷径。

 

现在,我们来说说找回真正自己的最后一个模块:觉察你的身份认同

大部分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开始于青少年期,那个时候,发型、朋友、跟不跟得上潮流,是自我认同的一个标杆。现在的孩子,可能还加上手机、名牌的比较吧!拿了最新款的手机,自我感觉就不同了。穿上名牌服饰,背也挺得比较直。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,都没有告诉孩子们,他们真正是谁,也没有教他们如何从内在汲取自己的力量,而不是靠外在的认同和肯定。

书中,若菱谈起一件小事。她曾经在一条游船上和另外一对年轻夫妻聊天,若菱好奇地问:“你们是哪里人?”那位先生却回答:“我们在上海、香港都有房子。”

若菱当时只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,后来她也知道这也不过是小我的自我认同,认同他的房产是一种身份的表征。当我们出校门以后,自我的认同就变成了你的工作、你开的车、你住的房子、你的配偶、你的孩子等。

愈向外抓取,我们就离我们的中心,也就是‘真我’愈来愈远了。这就回答了那个最普遍的问题:为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,但是真正幸福、快乐的人却这么少?

小我不但向外抓取,而且它也进而和它的思想、情绪以及身体认同。比方说,有些人就觉得受害者是他们的一种身份认同,如果此生不控诉那些所谓迫害他们的人的话,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。

那么如果我们要突破各种身份认同,就必须要建立觉察的能力。

觉察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。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,‘看见’是第一步——先要了解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,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。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,其实不是你,也不是属于你的,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。

这个过程很漫长,也很难,你要有充分的决心和毅力。

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!我们所做的,就是去和现实抗争,对现实不满,想要改变他人、改变环境,都是徒劳无功的,反而适得其反。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,只要改变了自己,改变了自己的心境,所有的外境,包括人、事、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。

 

(结语)

当你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,觉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之后,以前控制你的一些情绪习惯、无法造成双赢局面的一些局限性的想法,都会逐渐松绑它们对你的控制。当你发现,你所有的关系,除了和重要关系户的关系之外,还包括事业、健康、金钱等的关系,全部都有所改变的时候,你就知道,你和自己更加的亲近啦。

基本上,这就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大概内容,它虽然是一本小说,有故事情节,有男女主人公的各种遭遇,但是它的“干货”还是挺多的。我建议读者们把它当成枕边书,或是等公交、坐地铁时候做为良伴,时不时拿出来读一段、听一段,陪伴自己一路成长,展开一段充满惊喜、感动、喜悦的自我追寻之旅。

Top】【Close
 
Copyright © 2010 GLORY ,All Rights Reserved